Kaiyun(中国)官方网站

烽火相携 文脉共生——抗战时期肇庆中学西迁德庆与香山中学复校中的校际守望-Kaiyun云开

云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-宿舍家具定制领导者 | 高品质公寓床、学习桌椅、宿舍衣柜生产厂家

Kaiyun云开

全球时尚环保宿舍家具制造商

做更懂年轻人想要的宿舍家具

宿舍家具定制热线

0538-8367963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烽火相携 文脉共生——抗战时期肇庆中学西迁德庆与香山中学复校中的校际守望

文章出处:网络 人气:发表时间:2025-08-15 03:15

  Kaiyun入口网址Kaiyun入口网址在西江流域教育发展的长卷中,德庆香山中学与肇庆中学的历史脉络交织深密,尤以抗战烽火中的守望相助最为瞩目。两校虽溯源各异,一所植根德庆乡土,一所承继肇庆文脉,却在民族危亡之际结下不解之缘,共同书写了一段坚韧办学、薪火相传的教育史诗。

  香山中学始建于1926年,时称“德庆县立初级中学”。1930年秋,该校附设乡村师范班,为德庆县培育初小教师。1936年秋,德庆县农业职业学校并入香山中学,根基渐固。然日寇侵华战火蔓延,香山中学遭遇校史首次浩劫。1937年秋,中央陆军军官学校(即黄埔军校)第四分校占用香山中学校舍为校本部,香山中学被迫迁至县城金花庙;1938年夏军校迁桂后,学校始得迁回,未料又遭国民党第三十五集团军司令部占用,复迁新圩寿伯祠,1940年夏再迁金花庙。1944年上半年,香山中学增设高中部,易名“德庆县立中学”,拟成完全中学,却因是年秋德庆沦陷未及招生便宣告停办,师生星散。

烽火相携 文脉共生——抗战时期肇庆中学西迁德庆与香山中学复校中的校际守望(图1)

  肇庆中学渊源更为久远,其前身为明万历元年(1573年)金事李材创办的端溪书院。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,经肇庆知府多龄改名为肇庆府中学堂;1912年改为广东省立肇庆中学,1925年易名省立第七中学,1935年复称广东省立肇庆中学。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,肇庆城区屡遭日寇空袭。1938年秋,孔繁枝任肇中校长,与教务主任梁涣康、事务主任彭炜棠商议迁校办学,经多方寻访,得德庆金林乡乡长谢宋初、副乡长谢有年及全体村民鼎力支持——无偿提供二十余间祠堂庙宇作校舍,劝导乡民以闲屋安置教师家眷,保障用水供给。1939年3月,肇庆中学历经半月搬迁,于金林顺利复课,办学期间三任校长孔繁枝、彭炜棠、梁涣康与教导主任梁涣康、陈铁朗、谢仰虞接续坚守。

烽火相携 文脉共生——抗战时期肇庆中学西迁德庆与香山中学复校中的校际守望(图2)

  1944年秋,日寇西犯,德庆沦陷。加之谣言蛊惑、经费断供,肇庆中学被迫停课疏散,于1945年春迁往广宁木格(抗战胜利后于同年9月迁回肇庆城区)。而正是肇庆中学迁移后留下的金林校舍,为德庆县立中学的复课埋下伏笔。1945年炎暑,关庸奉命从莫村返回敌后金林,计划以肇庆中学空出校舍复办德庆县立中学,除招回本校1944年度新旧学生外,特承接肇庆中学不愿远迁广宁的师生,及樵云中学、斌山中学流散学子;教师亦由四校师资充任,经费由德庆县立中学承担,拟设初高各年级共六班,必要时扩至八班。部署初定时,日本投降的喜讯猝然传来。

  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三天,德庆县立中学校长关庸率筹备复课的师生返回德庆县城,此时西潦正盛,县城大部已成泽国。香山山麓的县立中学校址也是满目疮痍:昔日幽雅的香山古刹荡然无存,仅余空廓庙宇,遍地破碎日文纸张与垃圾。重建工作随即展开,肇庆中学原校长彭炜棠、原教导主任陈铁郎,德庆县立中学教师梁世章、谢道源、林国华、关雄、徐儒华,职员梁鼎、温继怡,及四校返校学生共同投身其中。

烽火相携 文脉共生——抗战时期肇庆中学西迁德庆与香山中学复校中的校际守望(图3)

  百废待兴,复课面临巨大困境。面对空空如也的校舍,添置基础校具的经费便令人忧心忡忡。值此艰难时刻,诸位教师于花基之侧、石阶之上围坐议事,蹙眉探讨复课的种种擘画。众人目视眼前空荡的校舍,无不忧心忡忡:且不论实验室、图书馆等完备设施的匮乏,单是六个班级所需的课桌椅、黑板等基础校具,购置款项便已绝非小数。时值光复之初,山河残破,办学经费本就拮据,此刻筹划复课,真可谓举步维艰,困局重重。

  原肇中校长彭炜棠先生,身为西江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大儒,目睹此情此景,沉吟片刻后提出效仿“孔门授徒”之古法以解燃眉。他言道:“昔孔夫子周游列国,杏坛讲学亦无固定馆舍,师生围坐论道,传道授业未曾稍辍。今我等亦可暂抛校具之拘,师生席地而坐,先生膝置典籍口讲指划,学子捧卷凝神耳听笔录,课业何愁不能延续?”至于桌椅等器物,则待日后条件稍缓再逐步添置,权作一场特殊的“办学抗战”。此议一出,在座诸人皆觉可行,遂定为此间权宜之策。

烽火相携 文脉共生——抗战时期肇庆中学西迁德庆与香山中学复校中的校际守望(图4)

  后来,学生于睡牛山脚下发现日寇遗留的防空洞,洞内以杉木、杉板筑成整齐墙壁。师生合力拆卸杉板,由梁世章登记监督,将材料积存校内,后与木匠订立合同,陆续制成黑板、教台、课桌椅、办公用具、宿舍设施等。全校师生同心惨淡经营,终使县中学于1945年秋季如期复课,课余续建校具,半年内竟克成其事,践行了“勤、俭、毅、诚”的校训精神。

  抗日烽火岁月中的命运交织,为肇庆中学、香山中学两校史册镌刻下不可磨灭的渊源印记。肇庆中学在德庆金林播撒的教育火种尚未熄灭,其原校长彭炜棠、原教导主任陈铁郎等教师便毅然留驻,以深厚学养与办学经验,为德庆香山中学的复课重建注入关键师资力量;而香山中学敞开校门,承接肇庆中学不愿远徙的师生、接续抗战办学薪火的义举,更让两校的教育血脉在民族危亡的淬炼中交融共生。从师长执鞭相助到学子同窗相携,这段跨越校界的守望历程,不仅是两校校史中熠熠生辉的篇章,更深刻见证了广东教育在抗战烽火硝烟中的坚韧坚守与文脉传承,终成两校跨越时空、历久弥新的精神纽带。

烽火相携 文脉共生——抗战时期肇庆中学西迁德庆与香山中学复校中的校际守望(图5)

  烽火淬炼的情谊,已沉淀为两校共有的精神财富。这份穿越时空的守望相助,不仅是回望历史的坐标,更当是面向未来的航标。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征程中,德庆香山中学与肇庆中学,当赓续历史情缘,携手并进,深化交流合作。可在教育资源共享、师资培养互助、学生研学互动、文化传承共研等方面探索新路径,让历史渊源焕发新生机,将前辈先贤精神发扬光大,同谱肇庆教育新华章,为培育时代新人贡献更大的力量。

  端溪文史创建于2015年9月,立足于发掘德庆人文历史,放眼泛德庆地区(即德庆曾经管辖过的包括今封开、云浮、郁南、罗定、信宜等地)以及肇庆地区乡土史情。你关注我,我致力于追寻历史本源。欢迎读者转发分享。在这里,您可以阅读许多关于德庆乃至肇庆人文历史的文章,希望能让您更加了解德庆(肇庆)历史,帮助您深入研究德庆(肇庆)文化。

同类文章排行

最新资讯文章